◆組建騎兵,解決軍隊給養、後勤供應,創造騎兵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
◆企業:台灣科技業「成吉思汗」帶自己供應鏈(小成吉思汗)征戰全球市場
◆元太祖1162~1227,66歲,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汗位繼承人)、拖雷,遺憾:父親被殺害、妻子曾被搶走、敗戰一次、攻西夏未完成先逝;偉業:統一蒙古高原締造蒙古民族,統一中國北方為忽必烈統一中國打下基礎,西征。
成吉思汗在屠殺掠奪冤冤相報長期征戰的大環境成長,以其傑出的政治謀略和正確的戰略戰術結束了蒙古草原四分五裂的局面,完成了蒙古族的統一,率蒙古鐵騎兵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成吉思汗留下了滅金、滅夏和鞏固政權的三條遺囑。
為適應攻城需要,建立了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四處掠奪工匠藝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建立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通信聯絡: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增快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善於發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先後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於統治、能征善戰的軍政組織,這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隨著千戶制的建立,瓦解部落和氏族制。
創蒙古文字、文書、成文法和青冊。
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統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成吉思汗西征更為自己的子孫經營一片理想的領地。
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不息的奮鬥、不斷的抗爭,才使部落林立的蒙古草原實現了統一,結束了中國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卒後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別統治;最後一部分作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治。
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是推舉制,不是嫡長子繼承制:從嫡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最後由庫裏台大會確認;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論戰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可是他比兩個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從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鬥,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出任何熱衷。
蒙古族有搶人家女人的習慣,把女人看作是一種財物,蒙古大軍將掠來的美女獻給成吉思汗,因而他擁有不少混血兒子,他4名兒子和2名孫兒將勢力擴張到俄羅斯、匈牙利和波蘭,他們不斷散播成吉思汗的“超級染色體”,據估算,目前全世界上有1600萬的男子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
組建了一支當時天下無敵的強大騎兵,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給養、後勤供應,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符合騎兵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兇猛,用很少兵力(不到20萬),在很短時間內(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歐亞兩洲,統治數億人口。
信仰自由,東西文化交流——蒙古汗國橫跨歐亞兩洲,存在世界上的各種宗教:薩滿教、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蒙古採取屠殺和掠奪政策征服天下,但宗教政策開明,允許各個教派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隨著中亞、波斯等地被征服,伊斯蘭教乘機往東發展;自忽必烈以後,元朝統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權,並將教義傳入了蒙古地區。
經商與戰爭——建立國際陸路交通商業文化網路成為成吉思汗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開闢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以及基督教和遠東的接觸;商人安全地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促成東西方商業的發展。
800年後:台灣科技業「成吉思汗」帶自己供應鏈(小成吉思汗)征戰全球市場,為自己建起一個個千億企業,也為台灣打下眾多「第一王國」。
▼1206年,在蒙古的發源地舉行庫裏台選汗大會,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有“海洋”或“強大”的皇帝之義),蒙古汗國宣告成立(攝自:內蒙古博物館)
蒙古汗國橫跨歐亞兩洲(攝自:內蒙古博物館)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攝自:內蒙古博物館)
旗艦:戎馬倥傯,征戰終生(攝自:內蒙古博物館)
成吉思汗黃金家庭(攝自:內蒙古大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