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古(一)-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中國, 旅行, 歷史, 生活_生命 評論

clip_image002

◆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的非凡膽識和勇氣;出塞和親促進民族團結的佳話,兩千多年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企業:悲劇人物,或是,和睦使者

◆王昭君西漢湖北人,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落雁之容: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戰國開始,活躍在陰山南北的匈奴族,和中原的漢王朝進行了近一個半世紀的戰爭,漢匈兩族人民在民族和好的強烈要求下,匈奴呼韓邪單于(國王)入朝求和親,原是皇宮中的宮女的昭君自願遠嫁匈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死後,她的子女繼續為漢匈和平事業作出了貢獻,昭君出塞以後,漢匈出現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王昭君出塞和親促進民族團結的佳話,兩千多年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上至帝王將相,達官顯貴,下至文人墨客,黎民百姓,都曾為她的事蹟而牽動情愫,在民間流傳著關於她的故事,藝術家們創作出無數繪畫、雕塑、音樂、歌舞作品和各種各樣的民族工藝品,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學領域,歷史上,文人墨客出於種種原因,把王昭君塑造成悲劇人物,抒發各自的不同情緒,近代,昭君形象陸續出現在電視、電影螢幕及郵票上。

王昭君究竟是如文人墨客塑造的悲劇人物,滿臉的淚水和愁雲?或是,一位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

▼以下相片攝自昭君博物院

clip_image004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clip_image006

 

 

 

 

 

匈奴文化博物館:頂部為匈奴王冠——雄鷹展翅青銅裝飾物,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館,陳列內容:匈奴的興起發展和變遷,匈奴的政府機構與官職,匈奴的社會經濟與習俗,匈奴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胡漢和親

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2

 

 

 

 

 

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

 

 

 

 

 

歷史軌跡

clip_image018clip_image020

 

 

 

 

 

和親園:主體為漢代風格,頂部為漢代出土文物——仙人承露青銅裝飾物

clip_image022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栩栩如生的漢白玉雕塑的昭君,從她的臉上,她的儀態,她的表情裏我們能體會到一些什麼呢?

clip_image028

神道石像生:神道全長380米,寬20米,在其兩側分列二十對石像生,它們與匈奴人生活息息相關

clip_image030

clip_image032clip_image034

 

 

 

 

 

昭君紀念館:從昭君家鄉建築復原,讓遊客瞭解昭君家鄉生活和風土人情

clip_image036

 

 

 

 

 

在這座青冢,相傳昭君就埋在這裏,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墓高33米

clip_image038

和親銅像:高3.95米,重5噸,表現了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婚慶典時,雙雙騎馬向西而行的歷史性場面,昭君出塞的那一步一回頭,留戀漢土的感覺,那時的那種複雜的心情可想而知

clip_image040clip_image042

單于大帳:仿匈奴王庭所在地

clip_image044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