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服務公司存活40多年之探討(85):尚書、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中山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歷史, 理念 _ 文化 _ 價值 評論

IMG_9810 ◆涉嫌「濫用公器」社會觀感不佳,招致嚴厲批評被降調;牽涉到居於高位的領導人在公私之間要有sense,越是高階領導人,越要採高標準很多事情愈不能做

◆企業:天下為公

最近有位三軍司令因為娶媳婚宴,涉嫌「濫用公器」,擺設大規模酒席宴請賓客,社會觀感不佳,招致媒體的嚴厲批評,馬上被降調;這就牽涉到居於高位的領導人(他是五星上將司令官)在公私之間要有sense,越是高階領導人,私事與公事越要採高標準,很多事情愈不能做;這幾天因為進入『民國百年』,在慶祝活動中,民國開創者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一再被提起,也被引用到『司令娶媳婚宴濫用公器被調職』的檢討,『很多政治人物出問題,就是因為公私不分,子女結婚,就算是家事、私事,更多事不能做,要公私分明、絕不能以私害公,不但心安理得,也不會發生這種不名譽事情。』

北京清華大學將收藏的戰國竹簡研究成果1月5日發表,其中有失傳2000多年的戰國《尚書》部份內容;尚書是最早論述天下為公的古書,孔子(西元前551年)持續發楊光大,『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人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天下為公,既是個人修養之首,也是社會公德的最高原則,它所要求的是追求平等、公正,視公共利益高於一切;它的最高境界是在義利相衝突的情況下能堅持公而忘私;孫中山念念不忘『天下為公』,時常在演說、題詞中傳承『天下為公』,在台灣所有與孫中山攸關的紀念一定有『天下為公』碑文,包括台灣故宮博物院大門;孫中山在1905年的〈同盟會宣言〉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他說『三民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用。』

2000多年前提倡『天下為公』,經過孔子、孫中山等教誨,但人們還是『要做大官,不做大事。』(孫中山:不做大官,要做大事),做大官可以『私事與公事分不開』。

我身為公司經營者把『公司為公』當成個人修為修練,再影響到我同仁的修為修練,最後融入成為我公司企業文化、組織行為;只要組織成員明辨公私是非,紀律文化的組織(有紀律的員工、思考、行動),組織成員才能彼此互賴,表現在服務顧客,自然而然與顧客建立互信互賴。

▼從大門眺望台灣故宮博物院(左),參訪中國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右)IMG_9816 IMG_5567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