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投資工作(30):來自台灣的專業、領導人鼎廬聚會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中國, 企業經營 評論

IMG_3852◆大家就企業經營資源的共享、經驗交流、指導與被指導、施與受、一起享受視野的變焦;讓我們就是『那錢到那裡?誰有錢?』的答案

◆企業:經理人的每一天

以下是我將在昆山進行企業電子化診斷服務的領導人CEO找來聚會、研討會、經驗交流的邀請函

一、經理人的每一天:上午我診斷輔導某一A企業,用完餐,到另一家B企業,準備下午的診斷輔導,時間未到,就在B企業廠房附近,坐在馬路中間思考,我同事看到這張相片,童言童語『沈總好像日本偶像劇中上班族被公司裁員,落魄失神,每天照常「上班」,坐在公園一整天!』;我們何嘗不是這種心境面對我們經理人的每一天!

IMG_2406二、忙進忙出:那天上午我診斷輔導某一C企業,用完餐,搭車到另一家D企業,準備下午的診斷輔導,開車師傅開到接近市區,就綁起來安全帶,我笑說『怕被罰款?』『照相探頭照到,一次五十元人民幣,今天就白作工,開車賺不了幾塊錢,再被罰,沒錢阿!您幹啥?』『打工』『穿西裝、打領帶、帶公事包、叫車去打工,那世界沒窮人啊!』我學他『沒錢啊!』『我固定有一位海歸派太陽能博士叫我車,單位一個月給他十幾萬人民幣薪水,買了一部車,我問他為什麼不買高級車,他說沒錢!』停了一下,『我叔叔少說有四千萬財產,看他忙進忙出,問他忙什麼?我作生意、跟銀行打交道…,他說沒錢!』,開車師傅忙著超車,『開車賺不了幾塊錢,我每天閒著,沒錢!您們忙著,也沒錢!那錢到那裡?誰有錢?』『我到了』留下他一臉問號….

三、為什麼聚會吃飯:渤揚面料科技楊昭福總經理、京都電梯潘志忠總經理告訴我說『您應該將您在昆山服務的領導人CEO找來聚會,經驗交流…』;吃飯不是重點,年底,一個美好的假日與有企業精神、專業素養、不同領域、來自台灣的專業、領導人聚會,安排簡單的聚會、不囉嗦、有內涵,大家就企業經營資源的共享、經驗交流、指導與被指導、施與受、一起享受視野的變焦;讓我們就是『那錢到那裡?誰有錢?』的答案

四、附加價值:我會請我台灣公司二位幹部、一位顧問屆時出席與各位知識經驗分享『電子表單簽核、專案管理、顧客管理、客訴管理、溝通表達、組織行為、企業文化』等議題,其他ERP、OA、系統整合等議題都可討論。

五、受邀聚會人員:我在昆山診斷輔導台資企業的台籍領導人、CEO、高階幹部

六、時程

10:00~10:15先傑電腦團隊熱誠招呼接待

10:15~10:45沈長進總經理引言:經理人的一天

10:45~11:45張振通主任、蘇勃任組長引言:

                      電子表單簽核、專案管理、顧客管理、客訴管理

11:45~12:00王偉瑛顧問引言:溝通表達、組織行為、企業文化

12:00~13:30用餐、經驗交流、意見交換

13:30~結束、自由交談

七、日期:12/11週日
八、地點:君豪酒店三樓鼎廬日本料理(昆山市前進中路33號)

九、禮物:經理人的一天(贈送來賓一人一冊,天下雜誌出版,專程從台灣帶來)

1111041當上了主管、加上經理人的頭銜,我們到底都在忙什麼?

「管理工作,就是該死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總是語出驚人的管理大師明茲伯格在他的新書《經理人的一天》中,再次毫不掩飾地說出許多經理人心裡的痛苦與困惑。

最新出版的《經理人的一天》,是他匯集三十年研究之作。

他自己跟著二十九位不同領域的主管,包括加拿大皇家銀行、英國電信、國際紅十字會、英國國民健康署等,貼身觀察各行各業經理人一天都在忙什麼,如何做決策、花多少時間溝通、開了多少會,第一次揭開管理工作的真實面貌,解答了困擾主管多年的問題。

例如,經理人既要當下決策、又要為長期趨勢做準備,到底該如何平衡長、短期的要求?

明茲伯格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在管理研究上,因為他相信,管理非常重要。

世界是由組織組成,不論身處營利或是非營利機構、高階還是基層,我們每個人都與管理有關。如果大家都更了解管理的真實狀況、落實得更好,世界會更有效率。

明茲伯格點明討論管理的迷思, 問出在心底困擾許久、卻又不知從何問起的管理疑惑,教我們把管理做得更好。

迷思一:管理不是領導,領導人是做正確的事,因應變化;管理者是正確地做事,專注細節

真相:管理者就是領導者,不應該分開來看。過去太強調談願景的領導角色,使得組織經常是領導過度,管理不足。如果只會空談「大局」,卻不了解現實狀況、實務操作,這種人該如何領導?

領導力應該視為「管理得宜」的能力。就像松下幸之助曾說,「公司的大事和小事由我負責,中間不大不小的事,就交給別人來做吧。」

迷思二:我們活在巨變的時代

真相:多數事物,一陳不變,只是我們只注意到正在改變的東西。即使再生能源技術不斷演進,我們早上開上路的車子,還是四個輪子。

人類活動的基本面向其實穩定不變。管理的議題也許隨時代演進,但是管理方式與管理工作沒有改變。

迷思三:經理人是深思熟慮、運籌帷幄、有條不紊的規劃者

真相:管理工作步調緊湊,內容多樣又零碎,工作時間經常不斷被打斷。優秀的管理者都是行動派。

經理人都是工作量很大、很忙,因為管理本來就沒有明確的內容,就是要為所屬單位的成敗全權負責,日復一日,沒有具體里程碑,永遠有當務之急,永遠有無法擺脫的重大責任。

工程師可以說完成了一座橋的設計,律師可以說打贏了一場官司,但是經理人從來沒有那天可以停下來說,「我的工作完成了」。

迷思四:管理者依靠綜合資訊,最好有正式的資料協助判斷

真相:不斷保持聯繫,就是經理人的「正事」。經理人最喜歡非正式的交流,尤其是電話、會議等當面口頭溝通方式,再以即時的電子郵件輔助。

經理人特別喜歡軟性資訊,八卦、謠傳、臆測是管理者每日資訊的大宗。因為這些資訊最即時,而且今天的八卦,可能就是明天的事實,千金難買早知道。

迷思五:管理主要是上司、下屬的關係

真相:經理人花一半以上的時間,與自己單位以外的各種人打交道,包括顧客、供應商、合作夥伴、官員等利害相關人,以及組織內沒有上下關係的同事。經理人就像坐在沙漏的頸部,向四面八方蒐集訊息,再傳給各單位。

想要成為有效率的經理人、卓越的領導人,並不需要過人天賦,只要頭腦清楚、了解管理的真相,腳踏實地去落實就好了。

只會溝通的管理者,不能完成任何事;只會行動的管理者,最後是一人包辦所有工作;只在乎掌控的管理者,可能下面只剩一些唯命是從的馬屁精。

有沒有覺得這些描述好像在講某人?或許是你的老闆,或許是直屬主管,或許,正是你自己。

到底,面對忙亂的工作環境,管理者如何「與人共舞、與事共存」?

管理者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突發狀況,他們必須負責因應。明茲伯格指出,雖然組織裡每個人都有因應的機會,但有些紛擾及危機就是需要管理者運用他的正式權威處理。

「輕輕推動」左右決策,主管在領導時,必須懂得各種角色之間的尺度拿捏,很多時候,「輕輕推動」就可以讓事情往你希望的方向進行。對此,前英特爾(Intel)執行長葛洛夫(Andy Grove)有切身體會。他指出,管理者在辦公室做的事,通常是為了對某些事產生一些影響,例如打電話給同事,暗示他如何做決定。在那種情況下,「你是在主張你偏好的某個行動方案,而不是直接下達指令或命令,或許可以稱它為『輕輕推動』,」葛洛夫說。「輕輕推動」的效果比單純傳達資訊更好,因為你用這種方式把某人或事,輕輕推向你希望的發展方向。「我們每做出一個明確決策時,可能私下都做了十幾次的『輕輕推動』,」葛洛夫表示。

明茲伯格指出,管理者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員工。為了培養員工,有時你必須「採取行動」。採取行動的目的不在於完成事情,而是以身作則,讓大家也跟著行動。特別是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無法靠口頭或文書輕易傳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顯而易見的行動,讓員工起而效尤。

管理者對外正式地代表他所管轄的單位,例如工廠領班招待訪客、公司執行長主持正式晚宴等,這些都是必要的工作。產業界有個笑話是: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會客,好讓其他人可以專心完成工作。你對外散播影響力,自然也會成為外界想要影響的對象,而許多外來的資訊與影響力,也就可以順勢傳遞給單位裡的其他人了。

企業文化可以對員工產生集體影響,讓成員受到激勵,進而團結一致。明茲伯格將管理者稱為「單位的文化活力中心」,他們可以對工作賦予意義和目的,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調整成和組織的需求一致,從而鼓勵大家發揮潛力。

不管什麼時代、什麼產業、什麼地區,明茲柏格一路堅持的管理理論卻都沒有改變,因為時間會變、科技會進步,但人是管理的核心,人性沒有變、溝通互動的原則也不會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