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技職院校大四學生可以到企業實習一年或半年,我公司受二所學校請託同意讓他們學生到公司實習,站在企業的立場,這是額外負擔,要有專人負責,但想到這是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盡心盡力,因此同意並承諾給付薪水,希望藉此讓學生有更多的實習機會,從實習中學習到應有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儘快知道什麼是企業真正的價值;除了讓學生到公司實習,在互動過程中,發現D教授有某些專長,因此邀請D教授負責我們公司某一專案計劃,除了他的學生加入,再撥幾位同仁組成專案團隊,由D教授帶著進行。
我們也知道教授的思考模式與業界會有落差,我們不可以要求教授用業界思考模式(那又何必引進學界?),但又擔心離顧客需求太遠,因此與D教授的互動決定了產學合作的品質與價值;將企業拉入教育,是提升教育實質績效的方法,這不但可協助老師、幫助社會,更讓我們看見學生更有希望的未來。
為縮短產學落差,中研院發布「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建議仿照美國及新加坡,以全額獎學金國內各大學學生至企業實習,並把國科會與教育部所提供公費補助計畫擴展至業界;學研單位缺乏市場導向的創新研究,產業界缺乏所需的關鍵技術問題,未來應加強「問題導向」研究,包括由國科會整理國內產業需求、訂題目徵求學研界投入。
「高等教育與科技政策建議書」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主導,邀集六十多位代表參與,國內的研究計畫多為自由型研究,由研究者自己發想、向國科會申請研究經費,「放牛吃草」,可能與社會、產業脫節;他建議國科會應建立平台與各界討論,依此訂出問題導向研究主題,培養出的人才不僅不會與產業斷鍊,更造就許多卓越研究結果,增加新興產業及工作機會。
他舉例,美國曾投入卅八億美元徵求全人類基因定序研究計畫,結果產生五千億的效益,創造無數工作機會,並在基因療法、早期檢測、精密儀器、奈米技術等領域都有突破發展,這份建議書就人才、科技、經濟三層面的鏈結斷裂,對政府提出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