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除夕下午送媽媽前往醫院急診中心,門診已因春節開始放假休息,二位急診醫師要應付不斷進來的病患,全方位(內科、外科…)應付每一位各有不同狀況(車禍、肚子痛、中風…),讓焦急的病患及家屬得到『適當』的資訊!他如何妥善處理不至於引發醫病緊張?陪我去的二女兒説『如果急診醫師對家屬的說明低於一般標準,會讓家屬病患生氣』,我因為在醫界服務的二女兒在場才得以取得正確母親『病情』資訊,但並不是每位家屬病患都有醫療與照護專業知識,那怎麼辦?
進入病房,在醫院照護媽媽小中風,尤其剛好在春節期間,大部份醫療與照護人員休假,從早上到晚上、半夜、清晨,我觀察醫療體系運作中的各種言詞話語應對:
。整層樓病房住的都是年齡大中風病患,護理師又是20幾歲的女性,因此隨著護理師進入每一病房病床就會聽到親切帶點撒嬌的呼喚『阿公』『阿嬷』,我也注意到都能得到這些『阿公』『阿嬷』病患的配合,即使有困難,護理師會再進一步撒嬌的訴求達成醫療行為
。春節值班的醫師上午巡房也都不斷親切『阿公』『阿嬷』,讓病患配合檢查問訊
。醫院病房另一族群則是專職看護,長年受雇在醫院病房照料病患的生活起居(不是醫療行為),病患來來去去,她們年齡又比20幾歲的護理師大20幾歲,只對『生活起居』的無缺失執行勝於『人』的感受,因此言詞就不細膩,家屬病患就有意見!
。自己照料病患的家屬則安靜無語,只祈求一切順利,家人早日康復離開醫院!
。來訪的親友:病患年齡大,必然養幾位兒女,也幾乎都自組家庭,因此幾位兒女,輪流全家攜配偶、兒女帶孫子女來探望他們長輩(父母、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兒女的親家、孫子女的親家、病患兄弟姐妹…,言詞就看得出來各家庭的教養;剛好是春節,家家返鄉過年,因此2/19~2/21各病房訪客不斷,2/22週日家家返工作崗位,走廊一下子空蕩蕩,病房無聲
。詳細請參閱系列文章:社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