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不到的美好事物,不是表面功夫,卻是掌握事物的本質,淹沒在成功關鍵因素(數字、資料、制度這些看得到的事物),被急於脫離M型社會的底層人們所疏忽
◆企業:看見那看不見的競爭力
台灣大學「競爭力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劉順仁教授新書『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
--看見那看不見的:修練個人與企業「看到那看不見」的能力
--溝通那看不見的:任何看不見的目標,都必須化為看得見的指標,才能啟動組織的執行力
--獎勵那看不見的:如何利用具體的配套作法,鼓勵企業倫理、團隊合作、責任感、榮譽心、熱情等美好品質
--學習那看不見的:以關懷、謙卑與深度培養A+人才
成功之被尊崇在於成功太稀少,越成功越被推崇,因此就會不斷被要求發表自己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很容易從各種媒體閱讀到以下經常被討論的成功關鍵因素(數字、資料、制度這些看得到的事物):
$策略、決心、執行力、企圖心
$併購、一哥有錢賺
$速度、準度、精度、深度、廣度
$藍海策略、紅海殺戮
$路遙知馬力,逆境練勁旅
$三局:格局、布局、步局
$六選:選客戶、選技術、選產品、選人才、選股東、選策略合作夥伴
我們也聽了不少成功的故事,聽者即使效法成功典範,導入經常被討論的那些成功關鍵因素,這些典範放之四海也不見得會有同樣的成功,成功者仍然太稀少,絕大部份仍然沉淪於M型社會的底層,因為一般成功者不會提到看不到的普世原則、道德倫理屬性及個人失敗過程:
。普世原則(團隊、合作、熱情…)>>>一點也不具話題
。道德倫理屬性(責任感、榮譽心、企業倫理…)>>>老掉牙話題
。失敗過程>>>痛心疾首,不提也罷
這些看不到的決勝要素,不是表面功夫,卻是掌握事物的本質,淹沒在成功關鍵因素(數字、資料、制度這些看得到的事物),被急於脫離M型社會底層的人們所疏忽。
我個人非常重視看不見的競爭力,因此過去每週三我一定會在數位工作平台介紹劉順仁教授工商時報每週三專欄《看見那看不見的競爭力 系列》並和同仁討論,以各式各樣將這些看不到的美好事物和同仁分享,讓他們也和劉教授一樣具「心靈之眼」看得到領悟並得到,這樣持續了四個月。
數位工作平台是我們公司員工日常工作的平台,我只要將文章和自己的看法上傳,同仁隨時隋隨地都很方便閱讀及回應,我不必費力(面對面、會議、講話、一再重覆…)就可以持續和同事一起閱讀討論類似《看見那看不見的競爭力》這些深具啟發的文章,並以組織學習方式深入探索哲理、養成習慣,潛移默化成為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這也是我們公司看不見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