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八):公平效率自由透明的批發市場、物流、金流、商流、資訊流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企業經營, 政府機構, 理念 _ 文化 _ 價值, 生活_生命, 社團 評論◆透過政府的力量(三方投資:政府、賣方、買方)組成批發市場提供農漁產品集中交易的地方,其中包括硬體(土地、建築物)、軟體(經營管理、制度、組織)、經營管理團隊
◆企業:價格自然公開形成
每次看到農漁民在大太陽下與大自然氣象博命(尤其漁民),辛辛苦苦種植、養殖、捕獲農漁產品,卻發生供需失調價格波動,血本無歸,嚴重影響到農民生活沒有依靠,都深深感受到本公司願意投入資源協助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置e化系統,做對的事,也一直戰戰兢兢努力以赴把這份對的事做對;農業經濟不回歸市場機制,沒有深入系統思考解決,還是會年年重演『穀賤傷農,穀貴傷民』的輪迴,一個人(社會)能食用多少農漁產品是固定的,所以農漁產品的供給彈性非常低,可以說多生產一個柳丁,柳丁就變得便宜,少一個柳丁,柳丁就變得昂貴,請參考1/5社會生命力(23):認養柳丁園幫得了果農嗎?系統思考回歸市場機制。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寒流一來,中國南方雪災造成鐵公路癱瘓,影響數百萬農民工滯留車站,無法返鄉過年與家人團聚,電力及運輸中斷,也影響糧食生產及運輸,造成上海蔬菜是湖南產地的100倍以上售價,嚴重影響民生生計,這就是農業經濟有關農產品運銷的課題;這幾天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及貴州省的高速公路交通陸陸續續受冰雪阻礙,中國政府已嚴陣以待,預先防範這些糧食產地的農產品運銷再出狀況。
本質上,農漁產品運銷就是「交易過程」,儘管因應農漁產品屬性、買賣雙方需求及社會觀念認知,衍生許多不同的交易模式,但尋求在交易過程中提高交易效能,防止無效交易成本是農漁產品運銷的目標;交易成本就是在交易過程中,所必要付出的資訊搜尋、條件談判、價格形成(拍賣、標價、議價)與監督交易(管理)等各方面之成本;如何建構一個「公平」、「效率」、「自由」、「透明」的交易體系,讓價格是在買賣雙方經由這種交易體系下自然公開形成,是每一個國家政府及農漁產業從業人員努力的目標;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農漁產品容易腐敗、變質、缺乏耐久性、鮮度不易保存
2、流程中需要冷凍、冷藏、維持生命等保存設施,必須快速運輸及迅速完成交易
3、生產量受到季節與天氣的影響,價格容易波動
4、品質不易規格化,農漁產品分級分類計價有其必要
5、受季節與天氣的影響,農漁產品無法隨時生產發揮以量制價的功能
6、產銷與供需面臨到產品之「地域」、「時間」、「形式」、「數量」上之差異、不平衡
因此供銷之間必須有個調節機制解決產銷雙方有關集貨、分級、包裝、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產銷金融、風險分擔及市場行情資訊收集等功能,而批發市場就是負起這些功能的實體機構;讓來自不同地方的農漁民將農漁產品運送到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再將農漁產品以公開競價拍賣的方式賣給某些特定的承銷族群;除了物流由買賣雙方自行負責,批發市場承擔金流、商流、資訊流;有了批發市場這個調節機制,賣方(農漁民農漁產品)只要好好專業於農漁產品生產,不必到處去找買家;買方(承銷族群)只要好好專業於農漁產品銷售,不必到處去找賣家農漁產品;因此,透過政府的力量(三方投資:政府、賣方、買方)組成批發市場提供農漁產品集中交易的地方,其中包括硬體(土地、建築物)、軟體(經營管理、制度、組織)、經營管理團隊等。
▼「公平」、「效率」、「自由」、「透明」的交易體系-農漁產品批發市場,有效解決農業經濟有關農產品運銷的課題:產銷與供需面臨到「地域」、「時間」、「形式」、「數量」上之差異、不平衡、不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