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12):從2012年中國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看從菜園到餐桌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中國 評論

IMG_8518◆中國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還在物業經營(出租店舖)模式,尚未進入公開拍賣決定市場價格的層次,更談不上導入資訊化,這就造成嚴重耗損及民怨現象

◆生活:農產品市場價格由公開競價拍賣決定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國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該文件在國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地位,一號文件中提到的問題是中國全年需要重點解決,也是當前中國亟需解決的問題,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現在已經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也是個農業弱國,農民在全國人口總數中佔有絕大的比例,農民的平均生活水準在全國處於最低階層;農村的發展問題千頭萬緒、錯綜複雜,因此“三農”問題就是目前中國亟需解決的問題;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2年又連續九年發佈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其中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則側重水資源、水利問題;2012年2月1日,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正式公佈,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九年聚焦“三農”,中央文件首次對農業科技進行全面部署。

2012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農業科技,文件明確要求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全文共分六個部分23條,包括: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佈局,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路,推進全國性、區域性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重點支援交易場所、電子結算、資訊處理、檢驗檢測等設施建設。

農業穩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安定;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國已經到了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位置的臨界點,只有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佈局,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採取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穩定,保持價格合理水準,才能在面對出口外銷遲緩的當下,奠定下一階段內需支撐經濟發展基礎。

我持續觀察中國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水果、蔬菜、肉品、蛋、家禽、魚、花)都還在物業經營(出租店舖)模式,尚未進入公開拍賣,市場供需決定市場價格的層次,當然更談不上導入資訊化、智慧化,這就造成以下嚴重耗損及民怨現象:

。農產品只有60%被交易成功,有40%被拋棄在產地、運輸、市場等交易過程而浪費
。產地一塊錢的農產品(農民的錢袋子)經過多重交易來到終端零售(消費者的菜籃子)都翻了好幾番,我上超市望著標價都有『中國老百姓不好買菜』的感嘆
。消費者在終端零售點所能選購的農產品品項有限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科技進行全面部署是正確方向,但整體社會對交易制度智慧化的不足,恐怕是最大的制約,這是我公司協助台灣農業主管官署,運用IT資訊科技改善農產品運銷,達到貨暢其流、物盡其用,達成農產品市場交易價格由公開競價拍賣決定的重要關鍵基礎。

。詳細請參閱系列文章: 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

◆農漁產品批發市場蓋了店舖,但沒有拍賣機制(左),配套的冷凍庫(右)

IMG_8519IMG_8509

◆蓋了好多店舖,帶動不了市場交易的活絡

IMG_8514IMG_8515IMG_8517

◆不是為拍賣交易而設置的場地(左),有美好的規劃設計與願景,更需要整體社會對交易制度智慧化(右)

IMG_8512IMG_8520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