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命力(170):「人定順天」取代「人定勝天」治水工程思維,緩和海岸消失危機

張貼者: 分類: 自然天文地理 評論

IMG_6205◆延伸社會生命力(169):消失的西海岸?新生的西海岸?,本文持續探討台灣西海岸,過去以「人定勝天」作為治水思考,沿著河川上游築壩堤攔水興建水庫,一條河川可能不只興建一座水庫,河川砂石一路流向海岸被阻擋留置在壩堤上游側,形成嚴重淤沙,危及水庫安全,每一年雨季,全世界都會關注長江三峽大壩是否會潰堤?全臺灣第四長河流138公里的曾文溪,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流經台南市楠西區…最後在安南區和七股區之間,流入臺灣海峽;海拔落差2,440公尺,豐富的水力資源,有全臺灣最大的曾文水庫,支流有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等,曾文溪出口堤防竣工之後,頻頻改道的河道趨於固定,現代以「人定順天」取代「人定勝天」治水工程思維,緩和海岸消失危機。

原本的台南是一片汪洋,稱為台江內海,歷史上曾文溪頻頻改道,造成台江國家公園的七股潟湖,面積約1,100公頃以上,為臺灣第一大潟湖,西以面積約1600公頃,南北長6.6公里網仔寮汕離島沙洲與臺灣海峽相隔,保護台南沿岸,為台江內海最大的遺跡;曾文溪挾帶的大量砂石,從上游一路被攔截,所能挾帶入海的泥沙量明顯減少,再加上周邊建設漁港及安平商港,以及各種堤防形成突堤效應groin effect,地貌就跟著改變,當地漁民說沙洲有內移淤平的危機,網仔寮汕退縮達一公里以上,平均每年退縮30公尺,沙洲高度自6.5公尺劇降至1公尺,沙洲向台灣方向退縮,造成七股潟湖面積急劇縮小,潟湖逐漸淤平、陸化。

潟湖有許許多多的魚、蝦、貝類,密布定置漁網、蚵架,吸引候鳥來此覓食,又以近乎絕種的黑面琵鷺聞名,是個天然的自然教室,不一樣的風土景觀、生態資源具有遊憩價值;搭乘膠筏遊潟湖是體驗七股潟湖的最好方式,沿途滿是蚵棚、定置魚網,與樂在其中乘著小舟的釣客,佈滿是白鷺鷥、特別的水鳥鸕鶿與招潮蟹的紅樹林…,膠筏最後會抵達孤立外海的沙洲「網仔寮汕」,一個藉木麻黃林、馬鞍藤防風沙的無人島,漫步沙洲感受無人島的寧境,海浪的衝擊、惦記台灣海峽風雲。

。詳細請參閱系列文章:社會生命力

IMG_6230IMG_6225IMG_6222IMG_6220IMG_6216IMG_6214IMG_6203IMG_6202IMG_6201IMG_6196IMG_6190IMG_6189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