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07
◆新政府即將上任,蔡英文提出的教育思維強調,教育最主要任務是培養產業人才;從當前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的失衡,這種產業教育/教育產業的思維,可以平衡並解決當前人才需求,進一步讓台灣儘快走出這幾年來經濟發展遲滯不前的困境,提升台灣社會整體活力,包括自信心、人民收入、產業動能、國家競爭力…;有識之士則憂心忡忡提醒,產業教育/教育產業的思維能治癒錯綜複雜的教育痼疾?教育,仍然必須回歸教育一本初衷的理念來思考;教育理念,並不只是為工作職業而存在,在人類世界裡,工作不等於生活。
台灣是開放社會,也是民主社會,因此各式各樣論述得以暢所欲言,不管是淪落極端爭論或取得共識,總是在不背離社會可接受下常態發展,領導者藉由爭取選民,透過選舉取得政權,得以試行各形各色的政策;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提升年代,這種取向更加傾斜將教育引導朝市場導向與科技影應用,學校轉型職業訓練重任,教育逐漸走入工具主義訴求;目前台灣經濟發展遲滯不前的困境,市場導向與科技應用優先論述更加傾斜,「不管什麼學校,只要能讓學生找到工作,就是好學校」。
的確教育的本意,並不只在幫學生找到好工作,人也不只靠麵包活下去,畢業生能順利就業工作維持生計之外,還需要有智慧豐富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變動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潮流中,『工作』將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確定,也越來越複雜,具備學習能力,擁有生命熱情才得以適應;大學面對的是18 到22歲的年輕人,他們生命黃金的季節交給了學校,在他們最燦爛生命花開的季節師生相遇,如何協助學生的專業知識成長及生命存在成長?
「教育是生命的相遇、相知、相惜、相互提昇的過程,教育家協助學生短暫一生賦予意義的重要關鍵!
。詳細請參閱系列文章: 大學技職院校之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