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不得幾個字的71歲老農捐一萬斤稻仔換來一間讀冊館

張貼者: 分類: 人物誌 評論

◆只要庄內的囝仔有書可讀、有書可借,多幾個能為這塊土地做出大貢獻的人,這筆錢的價值是無可計算

00022098_T2◆『用一萬斤稻仔換來一間讀冊館,足價值。』『若要計算12萬元需要種多少稻米、花生,付出多少時間、勞力,就做不了事,只要庄內的囝仔有書可讀、有書可借,多幾個能為這塊土地做出大貢獻的人,這筆錢的價值是無可計算』,除了是農業達人,阿明伯這個價值論是才真正是財經達人;的確,一年兩季耕作收成一萬多斤稻穀,換來12萬元,如果算計花了多少時間、汗水,那真的捐不出去,但捐出去以後讓家鄉的小孩子有書可讀,培養出人才,產生的價值可能是12萬元的1000倍、1萬倍。

認不得幾個字的71歲雲林縣老農蔡振明,知道吳永修棄高薪,從台北返鄉「台北賺卡有錢,為何回來窮鄉下?」阿明伯困惑問,才知兩夫婦為了找回農家溫暖,讓村子變快樂、有活力,積極鼓勵孩子看書,卻沒錢蓋圖書室,99022152_T2於是阿明伯成就了這樁「用稻換冊」美事;他默默捐款,家人看到印有阿明伯的讀冊館海報,才知老人家善舉,全家引以為榮,連小孫子也說「阿公,讚啦!」

雖然朋友叫他台灣「農業博士」,但他因識字不多,看書非常吃力,希望庄內子弟能多讀書,成為真正的博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永修說,12萬元對於一個只是種田的農夫,可能是一年甚至二、三年的收益,老農民對鄉土的愛,又豈是幾升、幾斗的米能算得出來?看到館內書架的書仍寥寥無幾,阿明伯說「這間讀冊館如果還需要經費,我願意繼續捐錢。」讓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永修心中感動不已。

光陰的故事:小孫子說「阿公,讚啦!」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