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學歷者來說,如果在40歲時依然過著讓妻兒和父母跟著受苦、為衣食發愁的生活,至少高學歷者自己應該感到“失敗”
◆當你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這是北京師範大學董教授在網路上對其研究生提出要求,文章一發表,引發網絡熱烈爭議,贊成反對不一。
董教授:那僅是對我學生講的勵志的話,培養其財富意識是我工作內容之一,當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社會貢獻大,也幫助了低收入者,並避免自己、家屬及親屬成為社會負擔;對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
台灣立委:財富或許是衡量成功的一項指標,但絕不代表全部,貧窮更不能與失敗、恥辱畫上等號;如果愛財取之無道或財富以外一無所有,再多的錢具有何意義呢?貧窮過日卻在精神層面富足,貪官錢多多卻須時刻提心吊膽,你說哪個快樂?
網友:貧富的標準是什麼?4000萬?成功的標準是什麼?4000萬?很多職業、行業,不是學歷和能力所能創造財富的。
網友:如果是財富積累上講,做房地產的,身價4000萬算不上成功;從成功的標准上講,如果身價4000萬,其他方面一事無成,也沒用。
網友:董教授的教育理念是合情合理的,學生上進是希望得到工資較高的工作,競爭力的對比最終是在工資上體現。
網友: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錢和社會貢獻基本是一致的;我們不要忌諱談錢,一個高學歷者過貧窮生活要麼你的工作能力有問題,要麼社會價值體現有問題。
網民:為教師不應用金錢來衡量學生,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成功與失敗。
網友:董教授提出40歲擁有4千萬元的指標,為什麼既不是35歲,也不是50歲?既不是3千萬,也不是5千萬?
網友:我懷疑董教授是不是不小心多敲了一個“0”,他本來是想說400萬的?即使專職的商人,也不是都能在40歲上積累起4千萬財富。
網友:衡量人生價值,惟有金錢嗎?那些雖不富但致力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就不成功嗎?
網友:高學歷者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嗎?有太多的高學歷者,他們畢業後追尋內心的自由,不為五斗米折腰,盡管不能暴得大富,但平靜而充實,怎麼就恥辱和失敗了?
網友:可以簡單地將高學歷與財富畫上等號嗎?比爾‧蓋茨大學肄業,李嘉誠沒有上過大學,不妨礙他們富可敵國。
網友:人各有志,學生畢業後從事什麼職業,完全是他的個人選擇,豈能逼迫其汲汲於發財家致富,甚至以不發財就不見相威脅?這種暗藏暴力的思維,是為人師者所為?
網友:堂堂的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培養教育人才最有名的高校之一,怎麼著也該懂得高學歷人才並不可能全都去當經理、開公司,其中的許多人將會去做老師、搞學術、當公務員什麼的。
網友:對高學歷者來說,全然要求他們“40歲時有4000萬身家”,並不現實;但是,對高學歷者來說,如果在40歲時依然過著讓妻兒和父母跟著受苦、為衣食發愁的生活,至少高學歷者自己應該感到“失敗”。
◆光陰的故事:財富不代表衡量成功的全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