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自己靈魂對話,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裏

張貼者: 沈 長進 分類: 學習 評論

IMG_3292◆閱讀是教育的靈魂,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全世界各國傾力推動閱讀,英國定英國全國閱讀年「打造成為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國「閱讀優先方案」大力提倡閱讀「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將「閱讀優先計畫(Reading First)」作為政策主軸,日本發起了「親子二十分鐘讀書」運動,要求大人每天最少陪小孩看20分鐘的書,近幾年來日本盛行「兒童晨間閱讀運動」,晨間閱讀運動推進:一本書可以是孩子的心中之泉,這泉水能滌盡浮躁,讓孩子自內心中沖刷出源源不絕的力量。

台灣的教育單位推動「全國兒童閱讀計畫」,充實學校圖書資源、營造良好之閱讀環境、培訓師資、補助民間公益團體及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活動等。

陸人手機控 一年讀不到一本書

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師孟莎美一篇「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一文在網路上熱傳,大陸年輕人不讀書,不當書蟲,變成「手機控」(沉迷於手機的人)或「iPad控」。書市上反倒是「恐怖讀物」吸引青少年翻讀,怵目驚心的暴力和色情內容,與傳統道德教育背道而馳。

這篇「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的文中說,「我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他們基本上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孟沙美說,中國是世界閱讀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但現在中國人卻不耐煩安靜看一本書。

新華社多方調查印證孟莎美的說法。報導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六十四本。而在中國,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不到一本。

孟沙美說,中國人不是不讀,年輕人每十分鐘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但在「網路侵蝕閱讀」的全球化現象中,「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靈魂對話的空間。」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二○一二年中國大陸十八到七十歲國民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四點三九本,但遠低於歐美國家,甚至低於開發中國家。

大陸專家分析,手機、網路等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閱讀方式造成巨大衝擊,習慣了網路「淺閱讀」的民眾,難有耐心閱讀「大部頭」。

天津社科院社會所所長張寶義認為,年輕人不是不閱讀,是閱讀的方式在改變,從紙質書變成電子書、微博、微信,但問題是,這只能獲取大量碎片化的資訊,要領略經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時間和耐心。

暑假期間,北京一家大型書店內,青少年讀物暢銷書架上出現各種「恐怖讀物」,翻讀著怵目驚心的圖文。一本書的封面是血淋淋的腦袋,右下方寫著「讓你毛骨悚然的顏色」,翻開內頁,插圖是「腦子撞得稀巴爛」。經典名著少兒版、少兒科普書籍、新型兒童文學作品書架前,讀者不多。

年輕人不讀書、不讀經典書的現象,引起大陸許多人士憂心。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二○一三年的國家立法工作計畫,大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將在年底提交方案給國務院。總局官員表示,需要改善國民平均閱讀水準低、未成年人閱讀狀況不佳、閱讀公共資源和設施不足、閱讀內容良莠不齊等問題。

孟莎美: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

我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行中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躡手躡腳地起身去廁所。座位離廁所比較遠,我穿過很多排座位,吃驚地發現,我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

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裏。其實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時,我就注意到,德國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報紙、一本書,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筆記本,安靜地閱讀或工作。中國乘客中也有閱讀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購物,或者在大聲談笑和比較價格。

中國是一個有全世界最悠久閱讀傳統的國家,但現在的中國人卻似乎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

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電話上(大聲談話),不打電話就低頭寫短信、刷微博或打遊戲――或喧囂地忙碌,或孤獨地忙碌,惟獨缺少一種滿足的安寧。在歐洲,火車的速度也許已經沒有中國快,火車站的現代化程度也許不再領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閱讀中度過等待的時間,即使打電話也是輕聲細語,生怕吵到了身邊乘客寧靜的閱讀。

當然,我知道中國人並不是不讀――很多年輕人幾乎是每10分鐘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從中獲取有用的資訊。但微博和微信的太過流行也讓我擔心,它們會不會塑造出只能閱讀片段資訊、只會使用網路語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閱讀是指,你忘記周圍的世界,與作者一起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快樂、悲傷、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無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體驗,不是那些碎片的訊息和誇張的視頻可以取代的。

當然,網路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並不只是中國才有。但有閱讀習慣的人口比例在中國龐大的人口當中,顯得尤其稀少。我其實更想說的是,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對話的空間。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讓自己只與自己相處,閱讀,寫作,發呆,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裏。

或許我們對於一個經濟還在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不應過分苛責――過於忙碌是壓力所迫,並不是一種過錯。但我只是憂慮,如果就此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寧可慢一點,松一下…… (孟莎美為印度工程師現居上海)

◆光陰的故事:您今天、這週、本月、今年看書了嗎?

IMG_3308IMG_3292IMG_2854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