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9):農產品交易轉型為預約交易
◆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與發達,AI、IOT、4G、5G相繼成熟普及,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正強烈驅動各行各業掀起創新營運模式,農業不落人後也持續嘗試導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產業(如大眾電腦、國興資訊)、學界與法人科專計畫,鼓勵協助解決農業科技待解決問題,這些努力有助於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與落實產業化,但就台灣特有小農社會體制,歸根究底三農問題在最後一哩路「通路」,這讓農業工作者辛苦種植養殖的農漁作物得以無後顧之憂置換成現金收入以便養家活口,如何系統化建置台灣農業運銷體制,讓台灣小農與消費者互惠分享台灣精緻農作物?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8):如何遠距競買-被信任的標準
◆您相信嗎?您自己日常生活與工作(買賣東西、讀書、就業謀職、成家立業…)幾乎都是在交易過程中完成,「交易」是人類社會重心,市場交易機制是一項社會創新活動,有助於有效分配各種(稀有)資源;市場交易有兩個要件,一是資訊取得,二是將資料化為決定;過去傳遞資訊,十分困難且昂貴,於是以價格(金錢)作為指標,藉價格傳遞有限資訊,「大數據資本主義」這本書就在指出隨著知識及市場演進,金錢的資訊功能正在式微;股票、藝術品、古董等是死的(變動的資訊相對可掌握),交易可信用度高,可以線上拍賣,但活的物件(新鮮度等資訊既彈性又變動) 必須提供可信用度資訊才能進行交易。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7):臺北花木研發線上拍賣App 花卉批發好簡單!
◆以下文稿發布機關:臺北市市場處
臺北花木批發市場,為因應疫情影響,推出『多元拍賣暨網路交易系統-臺北花木拍賣APP』,透過『臺北花木拍賣APP』,可以迅速提供花農與花店業者公平、公開、直接的資訊平台。使花農能依需求生產供貨,減少產損問題,提高花卉品質及花農收益。 現行切花拍賣時間為凌晨4點,且需到花市現場競價,不僅對身體健康負擔大,尤其在冬天嚴寒時,更降低了參與拍賣的意願。對花農而言,掌控產量與出貨時間非常重要,為穩定市場行情,未成交的商品,一律列為殘貨,鮮花產損數千萬,加上包裝、運輸費用等損失負擔,同時也增加垃圾處理費用。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6):世代交替,東京豊洲市場取代築地市場
◆東京知事小池百合子發表豊洲市場安全宣言,強調「豐洲市場已具備安全、安心市場的啟用條件」,長期落後被詬病的築地批發市場,將被先進設施與環境室內可維持一年四季同一溫度,環境乾淨的豊洲市場取代,2018年10月11日正式開幕,1935年開幕,1000多家商店進駐,一日的水產成交量接近3,000噸的築地市場將營業至2018年10月6日;築地市場分為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場內市場是魚貨與蔬果的批發交易中心,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演藝式的拍賣過程,吸引無數國際觀光客半夜排隊,搶有限名額前來朝聖;場外市場則是餐廳、商店林立,觀光客、客商雲集的商圈。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5):台北四大農漁牧產運銷公司的營運
◆清晨一點,受邀前往臺北農產運銷(蔬菜、水果)、台北花卉產銷(切花、盆栽)、台北畜產 (家畜、家禽)等三大農漁牧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調研,從資深專業立場提供建議做為發展策略;我們一直服務台北漁產運銷(台北魚市場),因此這次就不刻意前往台北漁產調研;決定企業資訊化程度及成果在經費、人力資源、制度流程、業態業種行業別、主其事者的遠見…;四大農漁牧產運銷公司的營運影響大台北區數百萬民眾的日常生活,更影響全台灣各地農漁牧業者生產者生計,農漁牧產品有「需求彈性」的問題,風調雨順而五穀豐收,市場價格崩盤,穀賤傷農;颱風下雨,災情慘重,穀貴傷民,稍一不甚就是頭版新聞。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4):傳統批發市場藉科技金融引進「智慧支付數位化」無現金交易模式
◆傳統批發市場是社會最基層的人、事、物活動領域,也是最傳統,歷史悠久的商業活動,因為不隸屬任何一人或私人企業,所以任何的制度與活動都是有其淵源背景,也就很少隨便就引進最新型的設備與創新模式,每次的變動都很容易會挑起參與其中的人員敏感神經,甚至是產生原有組織結構變革挑戰,人都是屬於安於穩定的心態,能維持現狀就維持現狀,除非逼不得已或是很大的誘因,不然很難去推動新制度或新措施,但社會變遷到一定程度時,傳統拍賣市場卻是率先引進創新模式,而且落實到位,如,過去引進前台電腦拍賣及後台交易帳務整體拍賣資訊系統,最近引進科技金融承銷卡無現金交易模式。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3):農產品批發拍賣賺取管理費以外,增加收入的其他業務發展
◆農產品批發市場藉本業(農產品批發拍賣賺取管理費)以外,管理者都在動腦筋找足以增加收入的其他業務發展,把空間(空地、房舍)租給業者是最簡單可行,大部分用來經營餐廳,幾個批發市場也曾自行經營餐廳、超商、小型商店街…,但囿於術業有專攻,都不了了之;以魚市場為例,海鮮單價高、輕便,購買後易於隨手帶走,是人們喜愛的食物,台灣各地魚市場、漁港都會發展漁市,進一步發展成觀光魚市,一排排攤位鋪滿海鮮陳列展示,提供消費者、遊客選購在地海鮮或現場烹煮,能做到客商雲集,消費者、遊客近悅遠來,得以永續運營還是少數,參考鄰近國家日本類似的市場。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2):全球物聯網時代,農業如何跨領域走向智慧
◆剛舉行30周年慶,近十年被稱為物聯網時代,全球商機上看1.5兆美元,各行各業紛紛投入數位化發展,台積電設定物聯網等四大領域,將是未來十年支撐台積電持續穩坐晶圓代工龍大的四根大柱,以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相關客戶;另一方面,面對極端氣候挑戰、耕地零碎、小農…,依台灣農業現況,台灣農業發展困境能否借助科技?藉智慧科技研發跟上這股物聯網數位化大趨勢,結合跨領域知識,升級成4.0智慧農業?農委會提出蝴蝶蘭等十大產業結合「智農聯盟、智慧設施和技術整合平台」作為發展策略,提供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對等,整體產業快速因應市場變化。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1):台灣香蕉真正好呀!貨暢其流
◆香蕉6月起供過於求,價格崩跌,批發價從7月每公斤18.2元,8月16.3元,9月14元,10月11.4元,等於3個月內跌幅近40%,蕉農笑不出來、憂心忡忡,各地政府伸出援手號召各級產業跨業合作,從生產到服務業,攜手力挺蕉農,力圖穩定蕉價;努力就會找到機會,台灣香蕉寫歷史,克服船期約20天的長途運輸保存技術問題,創全台首例,首度將香蕉外銷到中東杜拜市場,為台蕉銷路找到新的出口,對於農民來說銷路將更為穩定,以往台灣香蕉外銷多以日本市場為主,種香蕉是專業,香蕉外銷到中東,更牽扯到許多技術,光靠農民單打獨鬥絕對無法外銷出去,這次果菜生產合作社發揮了力量。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e化建置之探討(30):文創風格的多元化營運創新嘉義魚市場價值
◆嘉義魚市場鄭如意總經理率團隊蒞臨公司,就雙方長期合作交流互動,嘉義魚市場是台灣第三大,目前是全台灣僅次於台北、台中排名第三大的消費地魚貨批發市場,全台魚貨批發市場運銷正面對內(食安、產地直銷、電子商務、生活消費型態改變)外(大陸餐桌高價海鮮比重正快速成長)環境快速變動的挑戰,雖然魚市場受內外環境快速變動的挑戰,但身肩法定交易場所,執行嚴格監控交易流程達到交易公平,維護供貨人及承銷人權益的責任,也擔負執行相關政策,如調節產銷穩定魚價,解決與紓緩失衡,並做好貨源追蹤、衛生品質把關及確保產銷秩序與交易公平、透明,並兼具傳遞資源保育觀念,推廣魚食文化及重視環保、消保綠色行銷(產銷履歷)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等等,所以對台灣魚貨產銷通路有極重要性影響與存在必要性。